「我用指甲掐指尖時,能感覺到刺刺的了!」第四次見面的時候,她興奮地告訴我。
過去半年,她的手指末端幾乎沒有知覺。
痛是一種生物保護的機制,提醒我們遠離危險。雙手負責執行許多精細的操作,當手指知覺受損,除了不便、不適,還很危險。例如清洗碗盤時,我們常用觸覺來檢查是否還有殘留油垢;使用刀具時,對尖刺痛感的敏銳有助於將受傷風險減到最低。
她是一個幼兒的母親,一個剛獲升職的盡責員工,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,沒有分出心力照顧自己,直到手部的疼痛麻漲再也無法忽視。
局部的治療緩解了疼痛的困擾,但持續了一段時間的麻痺感沒這麼容易對付。
從生理解剖學來看,管理手部的感覺運動神經是由頸部開始分支,從頸椎出發到手指末端,長長的路上有好幾處特別容易讓神經被「困住」的地方,一旦神經被困住,訊號傳遞受到干擾,麻、痛、痠、冷熱感覺異常、無力等等症狀,都是身體在求救的聲音。
詢問生活習慣,將詳細徒手理學檢查的結果,輔以X光影像參考,我認為頸椎的情況需要優先處理。充足的徒手治療,搭配治療性超音波促進深部組織循環,在治療的過程中,她手麻的範圍越來越小,程度越來越輕。
她的回家功課是自我神經鬆動術,一項十分方便執行的運動,向來事事認真的她沒有忘記。能順利康復,肯定有自己的一份功勞。
「現在煮飯給女兒吃的時候,不用那麼緊張地拿菜刀了!」戴著口罩,仍能看出她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