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椎手術後能重訓嗎?術後復健回歸深蹲與硬舉的安全指南
腰椎術後常見問題
接受椎間盤突出手術、椎管狹窄減壓、椎弓切除或融合術等腰椎手術後,許多病人都有一個共同疑問:
腰椎手術後像個機器人怎麼辦?
難道術後只能走路當運動嗎?
真的不能負重嗎?
腰椎手術拆線後,待傷口癒合完整,其實就可以請物理治療師評估開始做物理治療,漸進式回歸正常生活及運動。(若手術情況複雜,也請配合醫師回診,看是否有運動禁忌症)
術後復健初期重點:從疼痛控制到恢復動作
腰椎手術後,第一階段的目標是:
• 控制疼痛
• 促進傷口癒合
• 恢復日常活動的基本動作,例如:穿襪子、轉身拿東西、伸懶腰、走路等
醫師把結構修整好了,物理治療則協助恢復原本的生活功能,包含運動等等。手術是給予身體恢復的機會,而物理治療是放大機會成功的關鍵。
護腰一定要一直戴著嗎?
手術後初期使用護腰是保護腰椎穩定的輔助工具,但不應長期依賴。隨著疼痛減輕、動作恢復,應透過核心穩定訓練逐步取代護腰,藉由物理治療師給予運動治療,強化核心,那就是強而有力的護腰。
什麼時候可以恢復重訓:以深蹲為例
比較不痛了、日常生活也沒什麼問題,就可以重訓了嗎?並非如此,要安全的恢復重訓是要有條件的。
以背槓深蹲來說,因為背槓會直接讓脊椎承受較多負荷,在沒確認核心能力之前,可能會徒增額外疼痛或是肌肉過度疲勞風險。因此,若要漸進式恢復背槓深蹲,可以採取退階的方式,在不同姿勢下,模擬深蹲的關節角度,「同時」確認核心肌群收縮及維持脊椎中立的能力。
動作一:四足跪姿模擬深蹲
做髖屈膝屈的動作時,脊椎維持中立,如同深蹲時所需的動作。兩隻手輪流摸肩是為了增加核心控制的挑戰。
動作二:彈力帶輔助坐到站
為什麼用彈力帶綁住肋骨下緣呢?給予外部提示,提醒身體不要用拱腰的方式執行。在坐姿下進行,除了訓練核心控制能力,同時也給予下肢肌群刺激,更能為深蹲做準備。
動作三:啞鈴坐到站
可以練習不用彈力帶輔助,自己控制核心穩定,並且從輕重量開始嘗試坐到站,重新找回本體感覺以及動作控制。
當然,進階至背槓深蹲之前,對於上肢及上背部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肌力維持,漸進式的熟悉動作以及深蹲的本體感覺,建立核心對於負荷的耐受度。
什麼時候可以恢復重訓:以硬舉為例
硬舉系列動作,需要良好的髖主導,髖屈及髖伸,若缺乏中軸、骨盆、髖關節的控制,容易在腰椎加諸過多的負荷,提高受傷的風險。
因此,從腰椎手術回歸「硬舉」動作之前,要先確認「髖鉸鏈」(hip hinge) 的動作是否控制良好,避免腰椎承受過多負荷。
以下兩個動作除了要做出hip hinge的動作之外,很重要的是,還須兼顧「核心控制」。
動作四:坐姿髖鉸鏈
採坐姿,在維持脊椎中立的情況下,做出髖鉸鏈的動作,讓髖關節彎曲伸直而非腰椎主導。
以彈力帶綁在肋骨下緣,提醒腰椎不要有過多的彎曲伸直,維持核心穩定。
動作五:站姿RDL+重心轉移
在站姿時除了確認髖鉸鏈動作之外,還要確定左右腳承重是否平均,(術後容易下意識閃躲患側),因此藉由站姿RDL,用左右重心橫移的方式,來確認左右側出力承重的狀況。
從功能性訓練回到重訓:不是不能,而是需要更多準備
回歸深蹲與硬舉的訓練並非禁忌,但必須建立在:
• 核心穩定度
• 脊椎動作控制能力
• 髖主導動作清楚
• 身體負重能力提升
這就是為什麼物理治療師在術後復健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:
👉 不是禁止你做,而是幫助你安全回歸你想做的事。
小結:從腰椎手術到回歸重訓,是一段需要策略的過程
手術修復的是結構,物理治療與復健運動修復的是你的功能與信心。透過階段性的術後復健訓練,不僅可以恢復生活品質,更能安全地重返訓練,找回你原本的生活方式。
◎不要急著負重,先讓身體準備好
◎ 從動作品質出發,比重量更重要
◎慢慢來,其實比較快!
若您或是身邊親友有術後復健的疑問或需求,歡迎預約諮詢骨科術後復健
詳情請洽 全星物理治療所
電話: (02)2599-4881,或加入官方Line ID: @nebula22,專人為您服務。